德國世界遺產(五) :萊茵河中上游河谷

       ﹁德意志﹂統一有一百四十一年(1871年),東西德統一滿二十二年(1990年),不過﹁浪漫德國﹂從文學家克萊門斯•布倫坦諾(Clemens Brentano)1802年創造金髮女妖羅蕾萊、海涅賦詩, 已有二百一十年歷史,跟著詩人清澈的心與眼,重新領略萊茵河谷唯一的河曲地形之美,萊茵河中上游的春天,就要來臨。

       春天來了怎知到?拜倫(Lord Byron)在長詩﹁恰爾德•哈洛爾德遊記Childe Harold's Pilgrimage﹂第三章描述的非常清楚:﹁蹙顰俯看遼闊彎彎曲曲的萊茵河,河水滿滿漲起,在河岸之間葡萄藤蔓生,小山丘花樹滿植原野,有玉米和葡萄酒豐收的希望。﹂而陽光照著葡萄園時,宛若﹁一道發亮的白牆﹂。這些也正是世界遺產委員會對中上游萊茵河河谷(Upper Middle Rhine Valley)的評價。

        萊茵河(德語:Rhein)全長一三二0公里(2010修正為1230公里),德國境內長八百六十二公里,是德國最長的河流,從瑞士阿爾卑斯山發源,流經瑞士、列支敦斯坦、德、法、荷蘭五國,從德國的賓根Bingen到科布倫茨Koblenz間峽谷綿延六十五公里,陡峭的斜坡形成了獨特的河谷景觀,是德國三十七個世界遺產地點之一,河谷兩側與谷頂星佈城市,為了保護自然風貌,萊茵河河谷段沒有架設橋樑,往來全靠輪渡,惟傳統的土地使用模式一直飽受現代社會生態威脅。
  ﹁浪漫德國﹂起源二百年前的文學史,當時德國浪漫主義時期the Romantic era的詩人和思想家為萊茵河的魅力傾倒,詠詩賦詞無數,所以才有了全球文學著稱的﹁二百年萊茵浪漫﹂。一八0二年,克萊門斯•布倫坦諾和後來成為他的連襟的阿希姆•馮•阿尼姆(Ludwig Achim von Arnim)一同做了一次萊茵文學之旅,沿途收集兩岸民謠和傳說,日後整理成民間詩集﹁少年魔術號角Des Knaben Wunderhorn﹂,其中有著名的﹁女妖羅蕾萊(德語:LoreleyLorelei)﹂,一八二三年羅蕾萊通過浪漫主義詩人海涅Heinrich Heine之筆成為了萊茵河浪漫的象徵。一八三二年因經過席勒Friedrich Schiller作曲更是將﹁羅雷萊﹂散播至全世界。

       由於萊茵河谷全區葡萄生長的緯度較高(北緯50度),為世界三大冰酒盛產地,法爾茨Pfalz森林旁德國﹁葡萄酒之路Weinstrasse﹂,美麗景色常年吸引著大量觀光客,或品酒,或療養身體。

       呂德斯海姆Rüdesheim am Rhein則是萊茵槁地區Rheingau著名的葡萄酒小鎮,以雷斯令白葡萄酒聞名。鎮中最有名的是一條叫Drosselgasse的斑鳩小巷,以地方美食和葡萄美酒吸引著往來萊茵河的旅客,此地的酒窖還出售自己釀造的白葡萄酒。這裏更設有葡萄酒博物館。如果要欣賞葡萄園和萊茵河還可以在小鎮後方搭乘纜車前往海拔225公尺的帝國統一紀念碑(Niederwald-Denkmal),紀念碑上有英姿煥發、手揮長劍著名的Walküre女神雕像,也被稱為代表日爾曼民族的「日爾曼尼Germania」勝利女神像。

     在萊茵河畔、施佩耶爾、沃爾姆斯和美因茲聳立著許多中世紀時建造的巨大的主教堂,位於沃爾姆斯猶太教堂Worms Synagogue︵仿羅馬式,建於一0三四年︶則是德國最古老的猶太教堂。
  科布倫茨是座有二千多年歷史的古城。二戰中遭嚴重破壞。主要的古老建築集中在老城。德意志之角︵Deutsches Eck︶,處在萊茵河和支流摩塞爾Mosel河交匯處的三角洲。這裏成為德國統一的象徵。平臺上有1993年重豎的德國皇帝威廉一世的騎馬像,沿三角兩邊是德國各州的州旗。

       著名的羅蕾萊之岩,位於科布Kaub與聖果斯豪森Sankt Goarshausen間的萊茵河右岸,高一百三十二公尺,一九八三年蘇俄藝術家曾被委派至此雕刻女妖像,因為此段河川彎多水急,往來的船隻經常出事,山上則是俯瞰河谷最好的地方。

       萊茵河被德國人稱之為﹁命運之河﹂,在德語中萊茵河前所加的陽性冠詞,而同屬名川之列的多瑙河卻被加以陰性冠詞,可見萊茵河在德國人心中地位崇高。不過,從二戰結束後,蘊涵德國近八成煤礦的魯爾區Regionalverbands Ruhr成為德國重建的﹁動力工廠﹂。大批能源、化工、冶煉企業同時向萊茵河索取工業用水,又將大量廢水再排進萊茵河。一時間,河水水質急劇惡化,水中與周邊生態慘遭毀滅性打擊。在污染最嚴重的一九七0年代,河水聞上去是﹁一股苯酚的味道﹂,簡直可以用來沖洗底片,被人謔稱﹁歐洲下水道﹂、﹁歐洲公廁﹂惡名遠播。
    為了重現萊茵河的生機,恢復重建萊茵河流域的生態系統,萊茵河流經國家瑞士、法國、盧森堡、德國、荷蘭於一九五0年七月十一日成立了保護萊茵河國際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the Rhine, ICPR)︶。ICPR是萊茵河流域內最重要的跨國組織,負責協調萊茵河流域內,各國投入的水質改善、降低洪災、鼓勵永續發展等計畫。透過流域國家的政府部會,特別是環境部會的協議,達到治理的效果。ICPR的成立,對萊茵河的治理工作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一九八七年,該委員會通過了重在全面整治萊茵河的﹁萊茵河行動計畫﹂;一九九五年,萊茵河地區﹁防洪行動計畫﹂也獲准,並於一九九八年簽署,﹁公廁魔咒﹂逐漸失效。﹁萊茵河防洪行動計畫﹂共投資一百二十億歐元,以水域管理、城鎮規劃、自然保護、農林業、預防等綜合性措施解決洪水問題。主要目標為:減少災害風險、降低下游淹沒區洪水位、為淹沒區和受洪水威脅地區繪製風險圖,增強洪水意識、二00五年洪水預報系統即達到百分之百等。

       歐洲春天五月方來,順河而下,旅行至葡萄酒區的酒館狂歡作樂,,重吟海涅:﹁不知為什麼我要如此悲傷,古老的傳說一直縈繞 我心而無法釋懷…。﹂這首奉獻給岩上赤裸女神的詩篇,抬頭仰望羅蕾萊之岩,會有雙倍的開心,若有你也在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莊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