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太歲
年年都有人「犯太歲」,到底什麼是太歲?其實正確的說法,應該是「每年都有流年運氣不穩定的人」,台灣民間信仰習慣中,認為遊年十二神煞(1太歲、2太陽、3喪門、4太陰、5五鬼、6死符、7歲破、8龍德、9白虎、10福德、11天狗、12病符、閏月加上13飛廉),其中以臨犯太歲最注重。
俗語說「太歲當頭座,無喜必有禍」;太歲計算方式是以十二地支來配合生肖,形成了個人每十二年必逢本命年;根據沖犯太歲原則,有本命沖、年支沖、月支沖、一般習慣是以年支正坐與對沖來安奉太歲,無論正坐或對沖太歲,如加上凶曜加臨,命運就較不順,較容易發生凶災。
最早古人發現木星由西向東十二年繞天一周,所以用來紀年。這就是歲星紀年法。但是歲星運行的軌道和人們熟悉的十二星辰的方向和順序正好相反,歲星紀年法應用起來很不方便,因此,古代天文學家便設想出另一個歲星系統喚做「太歲」,和真的歲星背道而馳,這樣就和十二辰的方向、順序一致,用以紀年,就成了「太歲紀年法」。
網路有許多資料說太歲是「神煞」,這是非常錯誤的看法,在人間紀元六十甲子,分別有六十位太歲星君保護眾生,每一位太歲星君六十年才來人間一回,殊為可貴,覺得運氣不順利,反而要向太歲祈求保護,這可是最有效的呢!
道教是唯一星斗崇拜的宗教,安奉行年太歲的時機,是按每年立春後擇吉日來安奉,於歲末十二月廿四日為送太歲日,並且有一定的儀式來安奉及醮謝,這個習慣早在漢代社會中就普遍流傳,東晉靈寶派葛仙翁(葛洪)提及諾畢太歲將軍的名稱,並認為行年太歲為至德之神,太歲名通宇宙,位列寰中,司人間禍福之權,定域內吉凶之兆,神威赫奕,聖造昭彰,掌七十二候之官符,主三百六旬之治化,衝逆有禍,避忌無殃,占歷世之間,俱托太歲真靈之廕。
北魏道武帝時,就立十二歲神專祀,用以祈求平安。宋代時朝野有祀奉太廟習慣。元代也有祭太歲、月將、日值於太使院。咸宗至元即位時,訂五月祭太歲於司天台。明朝洪武七年,令仲春秋上旬,擇日祭太歲,崇信道教的明世宗,在嘉靖八年,令以每年孟春及歲暮,特祀太歲、月將之神;並以十一年時間來敕建太歲壇,由此可知太歲信仰也成為朝庭的祀典。
台灣是蓬萊先島,宮廟寺道堂遍布,這些都是神明辦公的地方,要安太歲燈、元辰燈、光明燈都很方便、安全,由於是為了「避煞趨吉」,建議盡量不要選擇陰廟(像城隍爺廟、將軍廟)安太歲,因為陰廟也處理陰曹地府的事,在陰廟安太歲,有時候反而容易被自己的冤親債主找到。
在台北市的慈祐宮、龍山寺、保安宮等陽廟都可以安太歲燈,慈祐宮主神是媽祖,龍山寺為觀世音菩薩,保安宮為保生大帝吳本(吳真人),安燈約需六百六十元至八百元,多是吉利數字,正式點燈的時間多在除夕。
中華黃帝道派掌門宗師黃錦煌(龍井鄉監修宮住持)說明完整的安太歲科儀 : 辦理的宮廟必須替安燈求平安的民眾寫一張正式的疏文送交天曹祇求保護,自大年初四開始,太歲星君降駕九天,手執龍鳳旗與七星劍替眾生改運程、改身體,初七舉行燃燈禮;運勢特別弱的人,星君還會當場下「劍符」保護;至於善男信女,只需要準備一點太歲金、糖果、麵線祭拜,太歲金事後需在家中火化,以請求太歲至家中巡視。
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子時,可以準備五果、發糕、敬茶、糖果餅乾、香燭,在宮廟寺道堂或家中恭送今年的太歲星君,並迎接來年的太歲星君,保佑家中大小平安,假使過了時間,也可以直接迎接鄒鐺星君。
自然,安太歲、點燈也有多種方便形式,甚至以路燈為光明燈,台北的行天宮則是以香祭改,再讓信徒帶太歲符回家中化,不管哪種方式都是「心誠則靈」;犯太歲的這一年,最重要的還是要守成、行德,初一、十五盡量到廟裡走動,天主教或基督教徒如能多到教會走動參加聚會、禱告也很不錯呢!今年您「安」了沒?
註:[一]2011辛卯年
生肖兔(值太歲)
生肖雞(沖太歲)
生肖龍(害太歲)
生肖鼠(刑太歲)
[二]辛卯太歲范寧大將軍,兔相,執劍。
東晉經學家。字武子。南陽順陽(今河南淅川東,南陽縣一帶)人。就任余杭縣令(今浙江省余杭縣)時,興辦學校,招收和供養學生,余杭社會面貌為之大變。後范寧升遷為臨淮太守(今安徽省鳳陽縣東),封陽遂鄉侯,又調任豫章太守(今江西省南昌市)。在豫章,廣泛設立鄉學,還派人外出購買鄉學所需材料,供興學之用。范寧是《後漢書》作者范曄之祖父,范寧推崇儒學,反對何晏、王弼等的玄學,曾說:“時以浮虛相扇,儒雅日替。甯以為其源始于王弼、何晏。二人之罪,深於桀紂”。所撰《春秋榖梁傳集解》十二卷,是今存最早的《榖梁傳》注解,阮元收入《十三經注疏》。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