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世界遺產(三)柏林獨有的﹁博物館島建築群﹂

       從西元前二八三年埃及蘇特Ptolemy Soter王建於亞歷山大港的﹁亞歷山大博物館(Musaeum)」開始,人類發展博物館可以說是一躍千里,其中,德國柏林獨有的﹁博物館島建築群Museumsinsel﹂則是人類博物館史上結晶之作;不同方案設立組成一個有機的藝術整體,型態各異,卻又和諧統一,融合並體現人類文明高度發展。西元一九九九年,博物館島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進入世界文化遺產名單。

       ﹁博物館島建築群﹂位於施普雷Spreeinsel河(哈韋爾Havel 河的左支流,全長403公里)中的一個小島上,島上共有五座博物館,氣勢宏偉磅礡,分別建於一八二四年至一九三0年:老博物館Old Museum在最南端,緊鄰宮殿大橋和柏林大教堂,正前方則是樂趣花園,在樂趣花園中間還有噴水池和芳草連天。最外側是新博物館New Museum和老國家藝術畫廊Old National Gallery。面向西側的是伯加摩博物館 Pergamon Museum,最北端的是博多博物館Bode Museum。二00三年夏天故宮文物就是在老博物館展出。

       此外,博物館島和洪堡大學、布蘭登堡城門、德意志國家歌劇院、國家圖書館柏林一館、新崗哨、國會大廈、菩提樹下大道、阿德隆大飯店以及英、法、俄等國大使館連成一氣,觀光人潮暢旺。

        對於這個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Ⅱ、Ⅳ︶的特有建物,各類專家解讀不同:藝術家視之為獨門藝術,建築家視為認為經典之作,而文學家認為,博物館島建築群其實是十八世紀啟蒙運動的一種﹁社會現象﹂的產物。

       柏林有一百七十個博物館,大部分都被第二次世界大戰摧殘過,﹁博物館島建築群﹂也未倖免於難,被摧毀七成以上,二次大戰之後,東西柏林分裂,博物館中的藏品分散在東西柏林多處,迄今要對博物館進行重新修復,並將藏品收歸原處,仍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

       五個博物館各有異趣:老博物館是西元一八二三年時依照辛克爾的藍圖所建造,館藏皇家藝術品,於一八三0年對外開放,是博物館島中最早完成,也是德意志帝國最早開放給民眾觀賞的博物館,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雖然在二次大戰期間被嚴重破壞,不過,在一九六六年時,東德政府曾經利用西德政府補助金加以重建,並再次對外開放。展覽廳內裝古典秀雅,拱頂下古代藝術雕塑藏品璀璨迷人,外牆有十八根高大的柱子,一字排開,氣勢不凡。

       為分擔老博物館藏品壓力, 一八四三年至一八五九年,史圖爾設計建造新博物館,並展出人類發展史,可惜二次大戰時炸成一片廢墟,東德又無力重建,直至德國統一,才由建築家大衛契普費爾德設計重建工程,二零零九年重新開放後作為埃及博物館和莎草紙展覽,展品包括著名的古埃及法老阿蒙霍特普四世的妻子奈費爾提蒂的半身像,以及阿蒙霍特普四世時期的其他藝術品。

      貝聿銘在新博物館館前設計了三千坪棱鏡金字塔型新建物,乳白色石料砌成的兩側山牆呈現出銳利的線條,另一側是玻璃與鋼結構圍成的圓弧,各個展廳充滿了光亮,使人沒有狹小的感覺。建築部分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座玻璃螺旋狀的樓梯間。參觀者隨著低緩的臺階拾級而上,可以透過玻璃從不同的角度看到博物館島上眾多名勝古跡建築的全景,新老建築遙相呼應。

       國家藝術畫廊,現稱﹁老國家藝術畫廊﹂,建於一八六七年至一八七六年,同樣由史圖爾設計,由瓊安‧漢瑞契‧史催克完成。最初意在建造一個﹁科學家的殿堂﹂,建成之後卻成為德國十九世紀繪畫的收藏館。建築外層帶有高大、寬闊的階梯,和弗裏德里希‧威廉四世騎馬銅像。建築於五十年代被重新修建,一九九七再次得到重修,至今也未完工。

       博德博物館建於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巴洛克風格建築。有人形容,建築的圓頂和高廣宏偉的入口大廳宛如橫跨在施普雷河上的一條大船,當時的博物館大臣威廉‧馮‧博德將內部的展廳按照各各時代的風格逐一進行設計,博物館因此以博德為名。博德現藏有三萬件埃及草紙畫,著名的﹁特洛依木馬屠城﹂古物,由德國考古學家謝理曼在土耳其發現之後帶回德國,是博德鎮館寶之一,2005年完成修復工程後更引起全球博物館迷的觀光熱潮。

      島上最年青的建築是一九三0年完成的﹁伯加摩博物館﹂,館中有﹁三寶﹂:﹁巴比倫的遊行大街及依絲達北門The Ishtar Gate and the Processional Way, Babylon﹂、﹁伯加摩宙斯方形祭壇Pergamon Altar﹂,及﹁米利都羅馬帝國時代市集大門Market Gate of Miletus﹂,由於體積龐大,三古物分別由伊拉克、土耳其運來伯加摩博物館重新組合。

       ﹁伯加摩祭壇﹂是(西元前一八0至一六0年) 伯加摩王國(位於現今土耳其境內)為祭拜宙斯及雅典娜所建的祭壇。這座巨大的希臘時期建築,一九0二年被德國搬到柏林,為能容納祭壇館方特地建造一座規模十六公尺高的展示廳;伯加摩也是英文﹁羊皮卷parchment﹂的意思,和埃及草紙、中國的簡冊一樣象徵人類文化知識的保存;巴比倫的遊行大街﹁依絲達﹂北門乃新巴比倫王尼布加尼薩Nebuchadnezzar二世在西元前一四一五年所建,德國考古協會將巴比倫城之寶帶回德國之後,引起伊拉克前總統海珊的不快,海珊憤而在原地重建藍色﹁依絲達﹂北門,並於磚上刻上自己的名字,申請加入世界遺產,世界遺產評鑑委員實地勘查後,不知該為海珊的行徑哭或笑,因為狂人海珊重建古蹟值得各界加以鼓勵,但在磚上刻上自己的名字,這一點恐怕連尼布加尼薩也無法認同。

       柏林是一座花園旅遊城市,溪流縱橫、綠蔭遍地,湖泊、林地面積占柏林全市的三分之一,整個城市隱沒在森林和草地的環抱中,活像是一座綠色大島。一九六一年八月十三日,四十公里的柏林圍牆高高築起,宣告了柏林市二十八年東西分隔的開始,一九九0年六月十三日拆除,東西柏林復歸於一。如今殘牆上充滿各式各樣的塗鴉,現在牆面已完全拆除重建為紀念博物館,有望成為下一個世界遺產地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莊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