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尼西亞世界遺產(一)小開羅―開路萬Kairouan

       德國包浩斯Bauhaus學院抽象運動﹁藍色騎士派﹂藝術家克利P•Klee,他於西元一九一四年與兩位友人共同來到突尼西亞(註一),當時他被強烈的光線籠罩,完全淹沒在燦爛的開路萬Kairouan後,驚嘆地說﹁開路萬留給訪客一個令人不可抹滅的印象﹂。突尼西亞08 (46).jpg  

                                            大清真寺宣禮塔


   開路萬建於西元六世紀,西元九世紀被一個與阿拔斯王朝﹁關係密切﹂的﹁艾格拉比德︵Aghlabid︶王朝﹂統治下,作為北非Ifriqiyya首府,開路萬達到城市生涯中鼎盛時期,繁榮一時。雖然在十二世紀時,艾格拉比德王朝將首都遷到突尼斯,開路萬依然保留了馬格裏布地區伊斯蘭教聖城風貌,豐富的建築遺產包括用大理石和斑岩石柱的大清真寺,尤其令人難以忘懷,一九九八年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將之入文化遺產的名單中。

    開路萬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同時也是一座聖城。座落於阿特拉斯Atlas山脈東南坡的沖積平原上,位於突尼斯海岸和中部偏東內陸山區之間,北距首都一五五公里,東北距蘇斯Sousse港四十八公里。現為突尼斯第四大城市。在古代開路萬是北非一個貿易和沙漠商隊的必經之地,距離土著柏柏Berber人居住的西南山區比較遠,離拜佔庭軍隊經常騷擾的東部沿海也有相當的一段距離,所以開路萬既可守亦可攻,是一個兵家必爭之地。正是看中了這一點,西元六七零年,阿拉伯帝國駐北非總督奧克巴Uqba用了五年的時間,調集當地柏柏人的民工,按照阿拉伯古城風格,興建了開路萬古城,使開路萬︵阿拉伯語qayrawan為軍營之意︶成為一座具有戰略意義的北非名城。西元八零零到九零九年,阿格拉比德王朝曾經在這裏定都。經歷代執政者擴建開路萬和麥加、麥地那、耶路撒冷並稱﹁伊斯蘭四大聖地﹂”。西元九八九年,阿格拉比德王朝被新的法蒂瑪王朝取代,新王朝最初定都馬赫迪亞Mahdia後遷至開路萬。在當地灌輸什葉派文化失敗後,法蒂瑪王朝移師埃及。西元一零五七年基督教在開路萬的影響力消失,伊斯蘭教文化確立後,為了報復法蒂瑪王朝派希拉爾Banu Hilal遠征開路萬,將整個北非地區夷為平地。

    麥迪那medina﹁古城之意﹂,面積五十四公頃,周圍築有長三.二公里的堅固城牆。古城內清真寺星羅棋佈,因此開路萬有﹁三百清真寺之城﹂的美譽,但最負盛名的是位於城東北隅用北非總督奧克巴的名字命名的奧克巴清真寺,又稱為﹁大清真寺The Great Mosque﹂,是北非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清真寺。大清真寺建於西元七三二年,全部用岩石建成,中庭由拱形長廊環繞,東西長一百五十公尺,南北寬八十公尺。用三百根雕塑精美的石柱撐起的拱形長廊,不僅柱身與基座的高度不盡相同,柱頭也有不同的紋飾和形狀,因為這些石柱都是從古迦太基、蘇斯的羅馬建築或其他古廢墟上拆遷來的。清真寺迴廊和內部方形廣場可同時容納八千人祈禱,其中祈禱大廳內可容納三千人,廳外中庭和迴廊可容納五千人。禱告大廳由四一四根石柱撐起的馬蹄形拱廊精美深邃,大理石地面鋪著沙烏地阿拉伯的朝拜地毯,頂部懸掛著巨大的錐形吊燈華麗而莊重。廣場上全部鋪著石板,並略為向中心傾斜。通過中心的集水口,可以將廣場的雨水全部彙集到地下的蓄水池,不僅為這個缺水地區增加了水源,而且就地解決了信徒禮拜前淨身的用水。在這個集水口附近就有兩口水井,由於汲水繩的長期磨擦,石井四周已經被磨出一道道深槽,記下這座古寺悠久的歷史。在清真寺西北角,有一座全城最高的宣禮塔,高達三十五公尺。每天五遍的叫拜聲從這裏傳到古城各個角落。當地流傳著許多伊斯蘭教先知的故事和傳說。據說,凡到開路萬朝覲七次,就等於去麥加聖地朝覲一次,因此,每年有許多北非穆斯林到這裏來朝覲累積功德。

開路萬古城為了解決世代乾旱缺水的問題,在一古城西北鄉間中,修築著許多大小不一的蓄水池。其中由艾格拉比德於九世紀所建的大蓄水池呈四十八邊形,直徑一二八公尺,從城西三十六公里外引來泉水,由引水槽通過管道再經過濾通道流進清水池,池水清澈構成了這座古城另一獨特的景觀。

離城西北一•五公里理髮師清真寺The Zaouia of Sidi Sahab,陵墓始建於7世紀,十七世紀加蓋清真寺,至今在開路萬人民的生活中仍然發揮著重要的宗教教育功用,這裏建有先知穆罕默德的其中一位伙伴Abu Zame el–Belaoui的陵墓,這位伙伴總是隨身攜帶著穆罕默德的三根鬍鬚,作為對先知崇拜的象徵。清真寺外表雖簡陋但內部陶瓷裝飾細緻精美,伊斯蘭教繽紛、抽象的美學在此讓你嘆為觀止。

在麥迪那彎彎曲曲的古老巷弄中,小店鋪和地攤比比皆是,此起彼伏的吆喝聲和摩肩接踵的人群,構成典型的阿拉伯市集風貌。在琳琅滿目的商品中,最有名的是本地生產的地毯,圖案精美做工精細享譽世界,因此開路萬還有﹁地毯之鄉﹂的美稱。

註一:  2010年12月17日因一名26歲青年穆罕默德·蒙阿西 Mohamed Bouazizi自焚而爆發的一系列在突尼西亞境內為爭取民主的大規模街頭示威遊行。事件導致總統本·阿里Zine El Abidine Ben Ali政權倒台,成為阿拉伯國家中第一場因人民起義導致推翻現政權的革命,此次革命又稱茉莉花革命(Jasmine Revolution,茉莉花為突尼西亞國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莊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