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世界遺產(二)二零零九年歐洲文化都市─維爾紐斯

    西元一九八九年八月二十三日從愛沙尼亞首都塔林Tallinn,經拉脫維亞首都里加Riga,到立陶宛Lithuania首都維爾紐斯Vilnius的主教堂廣場,波羅的海三小國Baltic States以兩百萬人手牽手,串起全長五百九十公里的﹁波羅的海自由人鏈the Baltic Way human chain﹂,他們不分老少或婦孺,唱著各自的國歌以及過去被禁唱的民謠歌曲,並大聲喊出:﹁我們愛我們的國家,我們要成為有尊嚴的人,我們不要共產黨統治!﹂並要求前蘇聯撤離與國家獨立。

 

 


    立陶宛並緊接於次年的二月九日舉辦公民投票,議題為﹁你是否贊成立陶宛成為一個獨立民主的共和國﹂,全國有百分之八十四點七四具投票權者參與投票,其中表示贊成的百分之九十點四七,反對的百分之六點五六,立陶宛隨即於三月十一日宣佈獨立,十二日之後原本不支持的美國也公開支持立陶宛獨立建國。

  維爾紐斯市位於立陶宛共和國東南部,是立陶宛的第一大城市,同時也是立陶宛的經濟、金融和文化中心,西距波羅的海約三百公里,東離白俄羅斯邊境三十分車程,現為立陶宛首都,城市面積四百零二平方公里,人口五十四萬,位在Neris河內陸約兩百五十公里處與另一條維爾尼亞Vilnia河交匯;維爾紐斯城內有湖泊、河流和長滿松樹林的小山丘,是沿波羅的海最綠色、美麗的首都之一,自西元十三至十八世紀末,維爾紐斯一直是立陶宛大公國的政治重地,城市經歷了俄羅斯、瑞典入侵與佔領,以及第一、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儘管它的城牆和低地城堡遭到破壞,但主要建築大半倖存下來;五個世紀以來無論是中世紀、歌德、文藝復興、巴洛克或新古典式建築多樣化的差異,造就了一個中歐城市發展演進的一個特例。西元一九九四年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將維爾紐斯歷史中心Vilnius Historic Centre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單;西元一九九七年維爾紐斯市政府開始對歷史城區進行了大規模的修復工作。

  距今一千年前一座木質城堡建造在西元五世紀的山寨遺跡上,維市最早的文獻記載出現於西元一一二八年;西元一三二一年維爾紐斯成為立陶宛大公國首都,據傳說,當時的大公格迪米納斯Gediminas巡獵至此,晚間夢見一隻身穿甲冑的狼在山崗上長嚎,術士解夢說鐵狼預示國家強盛的未來,於是格迪米納斯大公便擴建城堡並定為首都,格迪米納斯城堡和鐵狼也因此成為城市的標誌。

  西元十四世紀由於國家的基督教化維爾紐斯向西方開放,它成為立陶宛主教的第一個駐地,新的大教堂和非基督教教堂在西元十三世紀的遺址上建造起來。西元十五世紀條頓騎士團Teutonic Knights在坦能堡Tannenberg被打敗,結束了他們對當地的燒殺掠奪,城市逐漸發展起來;西元一四七一年的大火之後,城市又鋪設了新的街道,西元十六世紀市民建造具有五座城門的防禦工事以抵禦蒙古人的威脅。直到西元一五七九年大學的建成使城市成為東歐猶太人最重要的宗教和科學中心,猶太人曾經把維爾紐斯稱為立陶宛的﹁耶路撒冷﹂;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六萬三千猶太人在立陶宛被屠殺,現今立陶宛只剩五千名左右的猶太人。

   位於市中心的歷史古城面積為三點六平方公里,是東歐國家中面積最大的老城之一,在小山丘上屹立著格迪米納斯紅色八角形古堡,堡上有座三層樓城塔高七十公尺,站在塔上舉目遠眺,整個城市的美景盡收眼底。舊城區裏幾乎保留了所有歐洲的建築風格,多樣風格建築物自然地融為一體,城內包括二十座哥德式天主教教堂、四座東正教教堂、眾多的猶太教堂和修道院等不同教派的教堂、寺廟共存,形成了獨特的城市景觀,這些古建築造型優美、古樸典雅,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的聖安娜St. Ann's Church教堂全部用紅磚砌成,僅教堂外牆就用了三十三種不同形狀的磚,被譽為哥德式建築中的明珠;據說,拿破崙東征時路過此地,被聖安娜教堂精美牆面所吸引,曾想將它﹁放在手掌中帶回巴黎﹂。市中心的格迪米納斯廣場,曾是昔日拿破崙閱兵的地點,廣場道路四通八達,西邊為主教堂廣場,這裏有座建於西元十八世紀的大教堂及鐘樓,大教堂始建於十三世紀,經過數次戰火洗禮整個建築遭到嚴重破壞,後經立陶宛建築師改造,增添了法國古典特色的外型;順路往南行便可抵達總統府及建於西元一五七九年東歐最古老的大學之一維爾紐斯大學。

  西元二零零三年五月立陶宛公投,百分之九十.九七選民贊成立陶宛加入歐盟;經由入歐盟為維爾紐斯市的發展提供新的契機,該市制訂了多項發展規劃,立陶宛政府投資六千二百五十萬歐元,以大力發展市政、交通、通訊、體育和文化等基礎設施,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西元二零零八年歐盟正式確定維爾紐斯市為﹁二零零九年歐洲文化都市﹂該市正抓緊此契機進行古建築重建、修復等工程,借助宏偉的﹁維爾紐斯-考納斯Kaunas大區﹂都市重建計劃,維爾紐斯將有望成為東歐的中心城市之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莊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