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小世界大開羅,…地球上最值得讚頌最偉大的城市…大世界裡的小宇宙。」蘇格蘭十七世紀浪漫旅遊作家里斯格渥WLithgow,經歷十九年五萬七千公里的驚險遊程(西元一六二零年被西班牙異端裁判所判刑入獄),返鄉後在遊記裡如此形容開羅。「尼羅河亙古不變,實際上就我所知,開羅沒有一個地方,沒有變化;在開羅你感覺就像在自己家一樣。」這是美國歷史學家亞當斯H•Adams描寫西元一八九八年他所記憶的開羅。世界上最古老的伊斯蘭城開羅藏身在現代開羅城區的中心。老城建於西元十世紀,歷代統治者在城內大興土木修建著名的清真寺、穆斯林學校Madrasas、土耳其浴室和美麗的噴泉,建築、藝術大師設計出複雜伊斯蘭風格的圖案,雕刻在清真寺的宣禮塔、牆壁、天花板地板上,開羅成為當時伊斯蘭世界的新中心。西元一九七九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開羅伊斯蘭教老城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單。

   埃及首都開羅地處尼羅河三角洲頂點以南二十公里,東距蘇伊士運河一百三十公里,大部分城區位於河東岸面積二百一十四平方公里,東西寬十公里南北長十五公里。市區人口八百萬人其中流動二百萬人口。大開羅包括開羅、基薩Giza、卡里歐比亞Kaliobia三區面積一四九二平方公里,一千七百萬人口約占全國總人口五分之一。在阿拉伯語中,開羅和埃及是同一個語詞「彌斯爾Misr」,埃及就是開羅,開羅就是埃及,這個無論是非洲還是阿拉伯世界裏均是最大的城市。在開羅城內,超過六百五十處伊斯蘭風格的古建築,清真寺高聳的尖塔隨處可見,所以開羅又有「千塔之城」的美譽。

清真寺.jpg 

   開羅的形成,可追溯到西元前三千一百年上埃及國王米尼茲Menes統一上下埃及,在尼羅河三角洲頂端建立了首都孟菲斯城,古埃及許多代王朝都以此為統治中心,並在附近修建金字塔和大批陵墓。 阿拉伯人進入埃及是在伊斯蘭教紀元(西元六二二年)之後,西元六四二年阿拉伯帝國名將阿斯Amr Ibn—el—As統兵從西奈半島進軍到尼羅河流域,並在城市東南方圖拉真皇帝所建巴比倫Babylon堡的城牆旁邊定居下來。建立第一個首都位於孟菲斯以北被稱為「帳篷Al—Fustat」,並以此為據點,揮師出征,統一埃及全境,西元八七零年行政長官圖倫Ibn—Tulun為安全原因,他在「帳篷」外建立了自己的城市。西元九六年法蒂瑪Fatimid王朝從突尼西亞東來征服埃及,Al—Muez 在該今天的開羅北面建城定都,命名賈希拉(El—Qahirah阿拉伯文勝利者瑪斯的意思),據說建城的第一個夜晚,天空出現火星(Mars戰神),開啟法蒂瑪王朝的黃金年代。

   西元十二世紀,阿尤比Ayyubid王朝的建立者薩拉丁Saladin構築防禦工事改造開羅,展示他的軍事思想。西元一二六零年起統治了兩百六十七年的馬穆路克Mameluke王朝讓埃及再次成為世界中心。西元十四世紀中葉,城市發展達到空前鼎盛時期,人口逾五十萬,比當時歐洲最大城市巴黎多一倍,開羅成為當時西亞、非洲的最大城市,同時也是阿拉伯語地區伊斯蘭教主要的精神中心;現存大部分著名建築皆完成於此時。之後,因瘟疫和外族入侵而逐漸衰落。西元一五一七年淪為奧圖曼帝國一個行省的省會。西元十九世紀阿里Mohammed Ali家族成為埃及的統治者從亞歷山大遷都於此,開羅成為埃及的政治中心。自西元二十世紀以來的百年間,開羅人口增長十四倍,城區不斷向北部三角洲、南部河谷方向延伸,向西擴展到尼羅河西岸。近代工商業、金融、交通運輸和文化教育隨之興起,大批現代化建築湧現,開羅成為一座新舊並存、東西方色彩兼容的城市。

尼羅河岸.jpg 

   開羅是當今世界上少數遭戰爭破壞最少的古城;是阿拉伯世界和伊斯蘭世界的「名片」,由於它悠久的歷史和眾多被保存完好的古跡,人們對它的關注不從停止過;時至今日,城內的建築與佈局大多保持了原有的風格;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它使阿拉伯世界展現在全人類面前。但開羅不是埃及的全部,他是另一個埃及,一個跟清真寺、市集、宣禮統統無關,現在的開羅是北非近東最現代化的城市之一,埃及政府在對古伊斯蘭文化和建築詳加保護的同時也增建了許多現代化的設施,如高樓、公路、現代化商場。高大的清真寺尖塔、棕擱樹、裝飾美觀的購物中心和市區的霓虹燈光交織在一起。遊客與當地居最感到頭痛的是現代化帶來的交通堵塞和污染;但是,埃及人仍舊堅持著非常高的伊斯蘭宗教信仰,堅守伊斯蘭精神和教規,但都市人口過度集中、偏高的人口增長率百分之一八三(二零零四)才是使人最頭痛的地方。

住宅區.jpg 

(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莊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